• 欢迎来到齐鲁教师发展论坛!
  • 主页 > 名校名师 > 名师风采 > 齐鲁名校长 >
  • 齐鲁名校长——靳秀贞
    发布时间:2018-07-06 15:02          作者:admin          来源:山东省教师教育网         阅读:

    靳秀贞,枣庄市实验幼儿园园长,齐鲁名校长工程建设人选。山东省特级教师,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,枣庄市中青年专家。连续四年被推选为山东省幼儿园教师远程研修课程指导专家。

    浅谈在“自主取餐”园本教研中教师儿童观的转变

    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强调活动活动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。一日活动皆课程,要求教育要自然地融入幼儿的生活,让幼儿在生活中呈现自由、自主、愉悦。幼儿园中的入园、进餐、午睡、如厕、饮水、洗手等生活环节等同于五大领域的学习活动,特别是进餐环节,在一日生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,且对幼儿的健康尤为关键,所以我园开展了“自主取餐”生活课程园本教研,历时近三年的研究实践过程,不仅使幼儿受益颇多,养成了良好的进餐习惯,更让教师转变了儿童观、教育观,并以此为“生长点”,为其它生活环节的课程化建立了可供借鉴的科学模式。回顾整个教研过程,我们经历了如下几个“转变”,量变激发质变,目标、环境、认知、行为的逐渐转变,最终促进了教师儿童观的转变。

    一、变“吃饱吃好”为“生活课程”——目标转变,观念重塑

    长期以来,幼儿在园的一日三餐,教师满足于让幼儿吃饱吃好,把规定的饭量吃下去,保证营养均衡,吃饭的过程中保持环境整洁,易于老师清理,做好这两点,就是常态化的工作。至于幼儿被动等待、错失自我发展和锻炼的机会,粗劣的进餐环境、不良的进餐习惯和餐桌礼仪等问题则视而不见或习以为常。

    《指南》中提出的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”这一生活课程目标,引发我们思考:幼儿的进餐不能只从身体健康一方面来考虑,必须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多种角度来重新认识。让幼儿在自主取餐、文明进餐的过程中,建立良好的秩序感,初步形成自主、自理、自控的良好品质。目标的转变,带来了观念的重塑,经历过艰难的思想变革,老师们不再以“吃饱吃好”为己任,而是以一日三餐为载体,赋予幼儿更多的发展契机。以取餐过程中幼儿的动作发展为例,我园教研组经过现场观察、研讨案例、实践调整、梳理经验,总结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“自主取餐”生活课程的动作发展预期目标:

    “自主取餐”动作发展参考表(大班)
      用具 动作 目标(具体要求)
    1 汤勺 菜勺 舀、盛、倒 能用勺适量盛汤、菜,并准确的倒入碗或餐盘中,不滴撒,发展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
    2 碗  餐盘 端、平衡 能平稳的端碗或餐盘走,与同伴保持距离,不碰撞、不滴撒、发展平衡能力和自控能力
    3 夹子、小勺、筷子 捏、夹 能熟练的使用夹子、勺子等工具,发展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
    4 取餐桌 搬运、摆放 能两人或四人合作搬运桌子,协调一致的摆放到规定位置,发展合作能力和自控能力
    5 抹布、餐巾纸 叠、擦、洗 会清洁桌面和自己的脸、嘴、手,发展精细动作和自我服务能力
    6 小扫帚、簸箕 扫、拖 会清洁地面,能准确的将饭粒、菜渣扫到簸箕里,并会用小拖把清理地面上的油渍残痕,发展大肌肉动作和自我服务能力
     
    小拖把

    除此之外,我们围绕取餐技能、进餐习惯、进餐礼仪、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等方面,开发了一系列的生活课程。把“日常琐事”升华为“生活课程”,从目标入手,转变了教师的观念。

    二、变“大声催促”为“轻声交流”——环境转变,尊重儿童

    以往,教师为了让幼儿吃饱吃好,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,往往不厌其烦地大声提醒幼儿:“排好队,不推不挤慢慢端饭”、“吃饭的时候要好好吃、不能说话”、“小朋友们要快点吃”、“不要把饭菜撒在桌上、地上和衣服上”、“看看谁的桌面最干净”等等。原本愉快的进餐顿时严肃起来。教师对吃得慢幼儿的催促,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,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,幼儿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老师的要求吃饭,造成消化腺分泌减少,食欲下降。

    对此情况,教研组研讨了两个问题,第一:换位思考:成人集体就餐时,如果有人在一旁大声催促,让我们“先吃青菜再吃鸡腿”、“低头看好自己的碗,大口吃别说话”,我们会有什么感觉?是不是想拂袖而去?第二:儿童是不是“人”?既然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,他们就具备人的一切特征,应该享有人的权利,不能因为其年龄小,就失去了作为人被尊重的权利。

    明确了上述两点,我们就从转变环境入手,首先,营造温馨的取餐、进餐氛围。除了必备的小汤勺、菜勺、小夹子、大小适宜的菜盆、汤盆,托盘等物品外,还有造型可爱的桌面垃圾盒、抹布盘、精巧美观的盆栽为餐桌增添生动的风景。餐具摆放和取餐路线,也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进行了合理的规划。

    其次,采用统一音乐信号提醒、个别幼儿轻声提醒的方式。用相对固定的轻柔舒缓的无歌词音乐为信号,为幼儿建立“动力定型”。例如:某班幼儿听到《彩云追月》就知道该值日生分发餐具了,听到《秋日私语》就知道是红组幼儿盛菜、蓝组幼儿盛汤……这种方式减少了教师的口头指令,让环境更加温馨舒适。当然往往会有少数幼儿自控能力差,不能遵守规则,遇到这种情况,以往老师总会展示“狮吼功”的威力,现在,我们会走到幼儿身边低语:“请小点声音说话,不要打扰别人哟”、“红烧肉很好吃,后面的小朋友们都想吃一些,先取四块好吗?”“对不起,你还不能离开餐桌,请把桌面清理干净再去阅读区”。教师的轻声细语,维护了环境的温馨氛围,而且效果比“狮吼功”更胜一筹。

    另外,把教师榜样示范也作为软环境的一部分,老师的配餐围裙色调柔和、透明口罩干净卫生,值午班的老师,和幼儿一起排队取餐、坐在一起文明用餐,吃完后清理餐桌,轻声对身边的幼儿说:“我吃好了,大家请慢用”。然后像幼儿一样推椅子、送餐盘。老师的亲切的微笑和适宜的行为,传递给幼儿一个信号:进餐是一件愉悦的事情,遵守规则,是人人都需要做到的,老师也不可以例外。

    这些细节都彰显出:教师的儿童观悄然发生着转变,把“尊重儿童”从高大上的口号落实到点滴行动,从细节入手,积极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。

    三、变“定时定量”为“尊重差异”——认知转变,关注个体

    定时定量,是幼儿园集体就餐的特征,有些胆小、体弱、有偏食挑食习惯的幼儿,吃饭时特别容易紧张。老师给盛的饭吃不完让他们压力很大,碰到不爱吃的菜,他们往往会想办法“消灭”这些东西,趁人不注意扔到餐桌下或塞在口袋里。如果老师强迫进食,他们往往会哭闹,反而更不利于食物消化。

    “自主取餐”的园本教研让我们意识到:进餐是一个极具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活动,儿童是相互之间有差异的人,他们和成人一样,具有不同的体质、饭量,不同的饮食习惯、不同的食物喜好,所以有不同的进餐需求。以往“填鸭式”、程序化的“喂养”模式变为“允许幼儿自主选择吃什么、吃多少”。同时,在尊重和接纳幼儿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克服挑食、偏食的问题。当我们了解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后,我们才明白原来不是所有的挑食行为都是需要改变或都能改变的,解决幼儿的挑食问题仅凭教师的一厢情愿是很困难的,必须要避免简单化、统一化的分析判断,用教师的理解、包容和智慧寻找适合个体的方式。

    从“定时定量的喂养”到“允许差异的自理”,教师对儿童个体差异的认知转变向前迈进了一大步。了解并尊重一个个鲜活的个体,研究他们差异性行为背后的“秘密”,让我们感受到了如挖掘“宝藏”般的职业幸福感。

    四、变“包办代替”为“自我服务”——行为转变,发现儿童

    被动的进餐模式一方面让老师们习惯于包办代替,付出了大量的辛苦劳动;另一方面,剥夺了幼儿学习自主选择、自我服务、自我控制的机会。儿童观的转变促使教师的行为转变,在“发现儿童”的基础上,我们尝试改变原来以教师控制为主,较为封闭、整齐划一的取餐、进餐组织方式,让幼儿在自主的空间中,有自己选择、体验、动手的权利。

    例如:餐前准备环节,在以教师控制为主的状态下,这个环节是最为闹哄哄、乱糟糟的,因为老师在忙着准备给大家盛菜、幼儿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,现在的餐前准备工作以小组式的合作服务为主,值日生负责把餐盘、碗、勺、分餐盆等用具按照组别摆放到取餐桌上,初次见到幼儿做这项工作的老师和家长都非常惊讶,这么多复杂的用具,怎么就连小班孩子也能摆放的井然有序呢?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原来取餐桌上不同的点、线、图形是和用具的形状有关联的,可见,教师发现儿童的过程,也是和幼儿充分互动,迸发智慧的过程。在一次现场观摩研讨时,我们观察到这样一个场景:某中班, A和B两名值日生负责往餐桌上放汤碗,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很认真,想让餐桌上放置的两摞碗一样多,A幼儿用两只手比量了一下两摞碗的高度,说:“一样啦”。B幼儿不信,用挨个点数碗的数量的方法进行验证。我们不禁感叹:儿童在生活中习得的数学知识如此自然有趣。

    再如:取餐环节,在优美舒缓的轻音乐伴随下,各组幼儿谦让、有序地走到公用取餐桌前,自己取餐盘,按自己的进食量来按需盛饭、盛菜、舀汤,然后按照各自的路线回到位置,在自主和规则之间享受着自由的快乐,并建立了清晰的取餐秩序感。以前开饭时忙的满场飞的老师现在只需指导、协助个别幼儿即可,当老师把自主权交给幼儿时,他们回报老师最好的礼物就是解放老师,解放老师的同时更实现了幼儿的发展。

    教师尊重儿童,发现儿童的行为转变,让幼儿的个人行为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变得更自由、更自主,享受更高的生活品质,这与消极等待、拥挤、争抢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景象,从中我们发现:原来幼儿可以如此自控、自律!原来教师的正确定位是自主取餐的服务者和支持者,是文明进餐的陪伴者。

    综上所述,教师只有转变儿童观,才可能使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更适应幼儿的经验基础与发展需求,更放手地推动幼儿的自主学习,实现幼儿的真实发展与教师的专业成长。进餐环节如此,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发展儿童的自主,让儿童成为他自己,我们任重而道远!

  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